印象中約近二十年前在國外,就見到許多銀行的分行從櫃檯人員減少一直到分行縮編,企圖將各種銀行的業務搬到網路上,當時的網際網路還沒有現在這麼普遍,舉個淺顯的例子:當時沒有社群網站如同 Facebook 或是現在熱門的通訊軟體 Line。網際網路的應用隨著網路愈來愈普遍,行動網路讓人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透過網路工作、娛樂,當然也應該包括金融業務。
直到最近幾年,台灣的金融服務業,似乎都沒有太大的動作,各家銀行都有推出自己的 App,通常侷限於查詢帳戶餘額或是簡單的轉帳,沒有看到更方便的隨身支付的功能,似乎是法令依然限制了金融業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發展的機會,前一陣子,中國大陸的支付寶可以在台北的寧夏夜市直接使用,之前悠遊卡也曾經「進軍」寧夏夜市,但似乎不是很方便而限制了悠遊卡依然在交通工具與停車場使用?看到一篇來自遠見雜誌的報導,原來是法令尚未鬆綁,金融機構依然是要使用印章的時代,看看中國大陸的使用狀況,他們難道不怕?但是依然是在短時間內,從中國大陸可以跨海使用到台灣!現在連 Apple Pay 都繼北美地區之後,企圖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再不勇敢向前衝,更待何時?
參考資訊:
台灣拚Bank3.0要附回郵?支付寶安全嗎?IBM專家這麼說(遠見雜誌)
支付寶登台!寧夏夜市準備好了(天下雜誌)
夜市、商圈刷悠遊卡 交易額破360萬(中時電子報)
出門不用帶錢包,行動支付勢不可檔(遠見雜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