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打願挨的虛榮心

自己一直認為過去數十年以來的電腦硬體發展,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來自業界鼓吹的所謂升級,換更新的CPU可以提升效能,至少升級更強悍的圖形顯示卡,可以讓畫面顯得更精緻…都是行銷術與或是包裝。電腦與電玩也早已經密不可分的綁在一起,為了要有更好的遊戲體驗,所以升級CPU或是圖形顯示卡,當然投下重資換了電腦最重要的二個核心,乾脆就直接換一台「更新規格」、「更強悍」的電腦,行銷術語就是再加一點鈔票,就換新電腦了,成交!
從買賣雙方的角度而言,這樣的心態有點是「願打願挨」,賣家打進買家內心的深處的虛榮或是渴望,或是莫名的慾望,買家不假思索的錢花下去了,無論是爽一下或是爽個幾天玩個幾天的遊戲之後,遊戲從此束之高閣…等待下一次的「請君入甕」或是「升級」?
事實上一開始很有可能是被電腦遊戲吸引,甚至於一張廣告海報,一連串的衝動之下買了遊戲,接著終於找到對的時間、對的地點,開始想要享受一下遊戲快感,不幸得到的是強烈的挫折感,自己的電腦有各種原因無法順跑這個遊戲、卡頓或是影像顯示與自己的想像差距極大,四處打聽或是被好友、損友勸敗,又是衝動的升級甚至直接換了一台電腦,非常可能就是為了一個遊戲。
近年的趨勢是顯示卡當道,原本是電腦組裝時外加的一張顯示卡片,等同於其他零組件的價格,如今一張顯示卡的售價可能相比整組電腦的價格還貴,追求的只是「順跑」一些所謂的3A大做的遊戲。花了大錢,在螢幕上顯示的畫面,真的有差異嗎?當然有!新購顯示卡的玩家如是說,我們當然不便疾言厲色的爭辯幾個FPS的差異或是所謂的專業術語「掉幀」?都已經砸了大把鈔票,就不要再傷買家的心了。
電腦產業持續著同樣的行銷方式:強調所謂的 Performance,花錢一定可以提升效能,只是所謂的成本效益比的問題。但是心中的那個「爽度」,則不是鈔票或是成本效益比可以衡量的,只能使用對比的方式:花錢更新,一定會有效能上的提升,這就夠了,所謂的「爽」就足矣。花了錢,得到眾親朋好友的羨慕,爽度無價!成本效益比不足以用來評估爽度與虛榮,只可以增加,但是難以度量。

參考報導:
外媒:你不需要為遊戲電腦購買最好的硬體,完全不值得【電腦王阿達】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