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語言Vs.事實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總統就職日開始,再一次地展開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這一回圍繞著台灣畫定了五個演習區,基本上就是整個圍起來。也一如往常的各周邊國家與美國都有所表態或是回應,美國老大的戰區司令:印太司令發表了看法,除了認為這次演習是預演入侵台灣之外,也「順帶」地自己爭取國會的支持,中國建軍速度快,所以美國也必須急起直追,算是對外支持印太地區的穩定,對內在爭取國會的支持,當然是希望有更多的預算。
每次大規模的解放軍演習都會與多年前中國解放軍朝著台灣週邊海域射擊飛彈相提並論,同樣的也如同過往般的會有各方英雄好漢提出評論,總是解放軍沒有能力渡過台灣海峽進行兩棲攻擊,總是雙方各自炫耀最新武器系統,多半是醉心於隱形戰鬥機有多厲害,在對方尚未發現之前就已經「先發制人」了…每次這樣的威脅,也就是大家各自發表一些論述之後,就期待下一次的「危機」,再次發表類似的論述。台灣方面,自從八二三炮戰慘烈的勝利之後,就是一直以為自己是反共的最前線,海空軍在台灣海峽有些優勢,時空變換,近年來所謂的海峽中線漸漸消失,優勢迅速轉移至台灣海峽的另一端。一開始還會嘗試以數量與質無法相較的說法,掩蓋數量上逐漸出現的弱勢,但是解放軍在數量與質量的進步,全世界有目共睹,從崛起的強權的角度來看,解放軍的海空軍需要演訓空域、水域,還有甚麼地方比東海、南海更合適,想要雖遠必誅的訓練太平洋艦隊與空軍,當然是選擇從台灣週邊海空域開始。當然會圍繞著台灣週邊訓練好,訓練滿。而台灣方面,總是「國軍掌握監控解放軍狀況」的官方說辭,帶過之後,就等下一次?
上回有飛彈射入週邊海域,這回沒有,所以是規模縮小?或者是這次沒有火力展示,但是下回?即便是沒有真正的登陸作戰,但是發起飛彈飽和攻擊,之後再來談…這樣的模式,台灣能否承受?還是只要是不要打到我家就不管?
台灣人民從八二三炮戰之後就「堅定信念」的老共打不過我們,或是老美會幫忙…等以往的思維,如今漸漸演化成為相信不會有人願意打仗,一場戰爭勞民傷財,對於國家經濟是否能承受也是個大問題,但是隨著中國崛起,經濟力量早已不是問題,當然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問題,極權國家的問題有可能領導人一念之間,為了轉移政治焦點或是其他政權因素,而發起「懲罰性作戰」甚至於打著民族意識的旗幟,「收復失土」,對於台灣而言,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而對於居住在台灣的百姓來說,這麼長久下來的威嚇,早已達到了當年政府倡言的「處變不驚」的境界,但是似乎尚未達到「莊敬自強」?每次國外媒體發表評論,台灣就像個兵凶戰危之地,但是島上百姓依然故我,自己過自己的日子,內部自己爭鬥,外界奈我何?倒是對於所謂的政治,頗有興趣、熱潮,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民主運動」,包圍議事機構,展現「人民」力量,但是這樣的人民力量,隨著時間會消逝的很快,當年熱血沸騰的年輕人,也會變老,也會失去衝動與衝勁。但是總是有人有政治熱忱,多年之後自己會後悔的?因為多年之後發現事實與政治之間的差距很遠…

參考報導:
中國環台軍演被美軍監視分析!日經:美印太司令稱像預演侵略台灣【Newtalk新聞】
展現台海主控權 國安局曝中共軍演目的「恫嚇非啟戰」【中時新聞網】
我方有掌握中共軍演?國安局:5/18發現異常【中時新聞網】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