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設備的特色

科技持續進步,我們生活中各種電子設備也愈見普及。小時候家中的家電,就是冰箱、電視與洗衣機。如今從人手一支以上的智慧手機、掃地機器人、電子門鎖到監視器…全都是電子裝置,在生活中也漸漸的習於故障了就換購新品,因為修理費用嚇人,從工程師車馬費到維修零件,都有成本,但是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成本是時間,一旦送修,好多天無法使用,當然影響日常生活,試想自己的智慧手機不在身邊的日子,如何度日?基本上與所有人斷了聯絡,若是落的清靜道也是焉知非福?找餐飲或是利用地圖都慘了,看不到氣候、公車資訊,如果智慧手機在生活之中應用的更精采順手的話,銀行轉帳、存提款到股市買賣,還有共享車輛的租借…各式各樣的應用都綁在智慧手機上了。
自己經歷過幾次使用一支已經多年的智慧手機,安裝了悠遊付,作為自己搭乘公車時的付費工具,也是便利商店的支付方式。有幾次上公車時,手機的 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似乎有問題,無法感應到,只好趕快從背包中翻箱倒櫃的找出另一張實體悠遊卡刷卡上車,也有幾次世上車使用 NFC 感應順利付費,但是下車時就是感應不過?最尷尬的是:自己下車時在公車刷卡機尚無法感應,後面等待下車的乘客就被卡住…
現代生活中的各種電子裝置或是設備,極致化的體積小,功能強,拜台灣護國慎山之賜,但是一旦某些功能無法正常運作,但是除此之外的所有功能都正常,該換嗎?智慧手機的價格,所謂的中階手機都已經是新台幣萬元以上的價位,每次看到推出所謂的旗艦機,動輒五萬元以上!有些人一個月薪水也不及此數字!再問一次:該換嗎?多半人應該都會「忍痛」「理智的」更換,畢竟誰也不知何時必須用到那個已經失效的功能,例如 NFC,若是忘了攜帶其他悠遊卡或是現金,匆忙跳上公車,門關了起步前往下一站,豈不尷尬。
從某一個角度而言,因某功能故障而換新機,無奈,但也是逃避問題,換了之後就天下太平,遠離功能故障。
電子設備都有壽命期限,在期限到來之前,有可能會萬中選一的機會遇上那個萬分之一的生產瑕疵品,品管疏失的產物,或者是自己一個不小心摔了一下,就無法正常使用,送修但是有成本效益比的問題,白話文是:是否划算?裝置中的那個主機板或是千萬顆積體電路或是某個小零件不高興,罷工,就是直接採購新機,沒人有時間、精力去處理解決這個問題,最快的方式,可能也是最貴的方式,當然考慮各種成本與時間因素,可能會有較為便宜的想喇?就是換一台新機,就可以將所有的困擾拋諸腦後,迎向藍天… 即便是一個電子產品用了幾年,都很正常,也會有「老化」的問題,智慧手機推陳出新的速度極快,商人為了賺錢,當然死命推出新機,陰的陽的行銷,除了老化之外,還有零配件料斷供,不再生產了,換新機吧,修都沒得修。
電子產品的特色就是:約三年左右就得換機,即便很厲害的用個十年,有朝一日也是面臨缺料維修的問題,白話文:三、四年商人就要賺你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