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場景南海再現?斧頭幫?

南中國海的衝突似乎早晚都會走到衝突的一幕,涉及多個國家且整個南海都是有爭議的島礁、水域,外加上一艘坐灘地鏽蝕登陸艦… 使用人造方式的中國島嶼,也是難以令週邊國家信服,海上填海造機場是一回事,但是海上填海造領土,然後部署軍事設施,威脅週邊國家?多年來的江湖傳說是南海水域蘊藏石油與豐富礦藏?但是僅處於爭議階段,似乎也未曾聽聞真正開採?(或許低調不敢聲張?)
中國海警與菲律賓補給小艇在海上的衝突,突顯了菲方似乎沒有妥善規劃?亦或是設局讓全世界看這一幕衝突景象?所謂的海上護航,菲方只有一艘橡皮艇?連海警都沒出現?明知山有虎,偏偏帶肉行?反觀中方出動的資源,除了海警、海上民兵還加上舢舨上的漁民?團團包圍到菲律賓小艇真的是「動彈不得」。中方沒有使用現代武器,槍枝,甚至於水炮?直接展示了斧頭!從影像中似乎看到二艘海警艇上的人都手持斧頭威嚇菲方「軍人」(看似海軍陸戰隊軍人?),新聞報導中也提到菲方艇上有數支步槍被中方扣押,所以這類似中印邊界衝突的場景從喜馬拉雅山邊境搬到南中國海海域?真的是上山下海,都使用「傳統手持武器」,喜馬拉雅山上的狼牙棒到南海上的斧頭,中方在高山上的武器這會搬到海上?未使用高科技武器,所以「符合」了各方規範的「尚未動武」?非當事雙方都難以介入?從互相威嚇,在進一步的話是否會重演中印邊界的肉搏戰?來一齣海上喋血?事實上這回已經有非方人員見血。海上船隻之間需要有充分的緩衝空間,避免碰撞,菲方人員失去手指頭,似乎是兩艘船撞擊時,手仍扶在船舷,撞擊之後的不幸事件。無論如何,海上船隻碰撞,國際上都是視為危險事件,大船相撞很慘,小船相撞甚至於可能翻覆。
中方吸取了中印衝突的教訓,利用未開火的方式,威嚇對方,將電影場景斧頭幫的兇悍,搬到南海上演中世紀海盜戰的劇情?菲律賓不知道是否有上映過斧頭幫的電影?下回是否帶著長茅或是弓箭上船?美國國防部因應南海狀況的所有劇本中,沒有想到會回到中世紀的海戰劇本?

參考報導:
解放軍變「斧頭幫」! 中菲南海衝突現場曝光 中方強勢揮斧頭、刀具、棍棒登船【Newtalk新聞】
中菲仁愛礁衝突愈演愈烈 外媒:美國聲譽「岌岌可危」【Newtalk新聞】

一切都在國軍掌握之中?

自從中國的海空軍開始將東南沿海地區作為日常演訓場域之後,所謂的台灣海峽中線,成了上一個軍事對抗時期的「過去式」?除了還沒直接登上台灣之外,經常性的在台灣四周遊蕩,不時從戰鬥機機艙內拍攝的照片,要把中央山脈放入鏡頭內。陀防部幾乎每天都公布了所謂的侵入台灣 ADIZ 區域附近或是直接進入 ADIZ 中的戰鬥機或是艦艇的資料,並在新聞稿或是記者會中經常性的提到「共軍的動向都在國軍的掌握之中」。人民也一直以為如此。
大陸一名男子駕著小船,從福州出發,居然下一個腳踏上的地點是淡水!這個示範可能比共軍機艦直接進入台灣領海還厲害!示範了什麼叫做長驅直入。如果這樣的情況,十次被逮一次,其他早已有多少特種部隊或是情報人員循此管道進入潛伏?台灣海峽是天塹,但是環島的海岸線,即便是不適合登陸的各種懸崖、岩石的地點,硬是派個小隊突擊,也非不可能。除了有點如同破功的被突破之外,另一點則是開始懷疑所謂的「都在國軍掌控之中」這樣的說詞?以往也曾經聽說若是共軍大規模集結,國軍都會掌控,但是隨著台灣總統就職而來的利劍軍演,整個台灣被圍起來,即便是演習,但是要調動眾多的艦艇,也是需要計劃加上各種後勤的時間,難道共軍早已習慣了所謂的中央指示,隨時對台灣展開各種軍演威嚇?所以有立即完成整補的後勤能量?如此一來,以往台灣有恃無恐的觀察對岸動員的情況,是否就成了障眼法?騙來騙去,早晚被騙?
開始懷疑是被掌握還是真的有所掌握不能說?

或是參考報導:
美军高官:中国若攻台 美军将把台海变地狱【德國之音】
陸男駕船直闖淡水河口 管碧玲透露曾為中共海軍艇長【聯合新聞網】
首都防衛漏洞連連…陸艇遊淡水51分鐘 卓揆致歉【聯合新聞網】

道魔之間

俄烏戰爭迄今有幾年時間了,顛覆了傳統作戰方式,無人機在戰場上的應用,從小型無人機作為偵查到投擲手榴彈,一直到高價的高空無人機負責偵察與錄影等任務。這樣的戰爭型態,讓全球各國的軍事作戰單位開始注重無人機在戰場上的重要性。俄軍黑海艦隊被吾人挺攻擊損失慘重,有開啟了近海攻防新的一章。無人裝置攜帶攻擊性武器,效果比真正派遣有人戰機與載人艦艇執行攻擊更有效率,最重要的是:沒有損失人命的後顧之憂!
隨著俄烏戰爭的進行,西方國家大量援助烏克蘭的各式武器,在戰事開始一段時間之後,各新聞媒體經常報導所謂的西方國家武器,大部份是美式武器系統,精準攻擊俄國軍事據點,從非但到所謂的精準火箭、砲彈,但是各有對策,俄軍開始應用電戰遮蔽衛星定位信號之後,美式武器攻擊精準度大幅下降,俄國又找到了對抗精準武器的方式。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除了無人機都為交戰雙方大量利用之外,遮蔽衛星定位信號的作戰與防禦方式,也被開發出來,干擾衛星信號避免精準武器攻擊,還可以干擾戰鬥機或是其他武器系統,甚至於運輸工具!一旦干擾裝置開始應用,在該區域的一般汽車導航應該也會亂跑一通吧?電子戰進入了另一個階段,除了衛星定位之外,無線電干擾也應該是另一個電子戰的範疇。
未來戰場或是下一場戰爭,可能會在電子戰的攻防上更加劇烈,干擾衛星定位、無線電信號干擾,甚至於瞬間電磁脈衝,都可能是非常有效的電子戰工具。還有另一個最近熱門的話題之一:人工智慧武器,戰爭永遠是科技指標的領頭羊。還沒提到已經咖發好一段時間的雷射武器,但是在人類尚未開發出輕巧的發電裝置之前,雷射武器是否會視僅有一發能量的武器?
從古早的中國武俠小說中就有道與魔的爭執,當今戰場上也有矛與盾的對抗,持續不斷,這是人類的進化史?

參考報導:
華郵:俄電戰又厚又密 烏克蘭空軍壓力超大【中時新聞網】

軍功產業宣傳?

美利堅合眾國的軍武結合好萊塢宣傳,一直是相當成功的,各種戰爭相關的電影,從古老的二次世界大戰主題一直到近年僅有一部續集的捍衛戰士(Top Gun),還有軍官與紳士(An Officer and a Gentleman),雪白的海軍大禮服,帥帥的海軍軍官,將美國最尖端的軍武系統呈現在大銀幕上,堪稱最佳國防宣傳,無論是宣揚國威或是幫助招募新兵,這些年來,一直在想那個數字:全世界到底有多少人從軍是因為類似 Top Gun 這樣電影的影響?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國的尖端新銳武器,似乎也會有意無意的透過好萊塢式的宣傳,讓全世界「驚艷」之餘,「震懾」其他國家地區。最新一集的 Top Gun 中的 Dark Star 超高音速戰鬥機,曾經在 007 情報員系列電影中出現過的海影號匿蹤戰艦(Sea Shadow),在電影推出當下,都是「科幻」等級的武器,幻想性質,或者應該說是未來數年之後,會出現在戰場上的武器系統,還在研發或是測試階段。
保持幻想,似有若無的可以「威懾」敵人,或是「震懾」敵人… 希望最美,有夢相隨。

參考報導:
匿蹤軍艦「海影號」為什麼消失了?【中時電子報】

何必?

應該也是俄烏戰爭所引發的思維,再加上亞洲強權的崛起,各國開始增加軍事投資。
超級強權之美利堅,曾經的船堅炮利,世界警察在各個「爭端」或是「有損美國利益」時機與地點,派遣航母作戰群在事故地點外海耀武揚威一番,即可解決問題,其後的恐怖組織將戰場拉至美國本土,開啟了反恐作戰的思維,及今的俄烏戰事,又開啟了另一種戰爭型態,無人機、飛彈飽和攻擊,再次改變戰爭型態與各種作戰方式。甚至北約盟國藉此機會,將原有的空軍戰機,支援烏克蘭,自身升級至第五代戰機空軍,以保持空優,
而在亞洲,面對崛起中的強權與難以預測的北韓核武威脅,週邊國家驚覺下餃子的軍武生產速度,相對的也因應開始加速自家的軍武投資與建設,越南經濟受益於中國生產基地的轉移,迅速發展,也開始有更強的實力投資各種軍武系統,環繞著複雜多變的南中國海環境,各周邊國家都宣稱主權,都不承認其他國家對小島的主權?加上超級強權經常性的宣稱「自由航行權」,這個南中國海要平靜也難。

面對無人化與更強的電子戰環境。而以往的海軍作戰與陸上作戰的型態,也因各種大小無人機的出現而大幅改變,一架小型民用無人機略加改裝攜帶一顆手榴彈即可對付一小隊的陸上部隊,中型的無人機從美國利用來攻擊恐怖份子座車開始,如今已成了重型坦克的噩夢,各式表演與慶典中出現的上百無人機群,若是搬遷至戰場上,成了飽和攻擊的利器,除此之外,大量製造飛彈也是用以飽和攻擊應對航母戰鬥群,甚至於以往不曾搬上檯面的超音速飛彈,也成了顯學。各型海空軍武器的隱身功能,早已經是新式系統的基本必備功能。

面對所謂的氣候變遷與愈來愈嚴重的「天災」,甚至於能源問題,各國政府似乎是聽天由命的態度,甚至於是無可奈何,反觀在軍事上的投資,卻是普遍升高,至少花錢看到武器實體,較為有感?但是背後隱含的戰爭意味?軍武的投資,在周邊國家感受到威脅時,有感也似無感,有感於實體的武器,無感於戰爭是打下去才知道武器系統的性能,但是戰事一旦開啟,生靈塗炭,且依照烏克蘭的慘痛經驗,無休無止的一拖多年,民不聊生。何必呢?將資源用在應對氣候環境變遷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參考報導:
「有二戰前味道」3分之2國家加強軍備!世界大戰山雨欲來?【壹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