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

昨天伯伯再度被送入急診室,實在無能為力,分身乏術,直接在安養院通知時,請他們幫忙安排看護人員協助。晚上前往探視時,感覺上相較於前次入院時,病情較輕微。一早近八點趕到急診室,等待醫師巡房時討論病情,除了與前次類似的尿道感染之外,這次多了陰囊腫脹,醫師解釋應該是年長者排出水分功能減弱導致。接著另一位護理人員詢問安排病房,並詢問因為伯伯年過九十,是否願意放棄插管急救同意書?前次住院時曾與醫師討論過這狀況,當時未會過意,這次很清楚,堅強的簽下同意書,但是一轉頭還是濕了眼眶,淚水流下,真的放棄?真的解脫?對於伯伯,還是對我?

躺著會出問題

這一陣子經歷了媽媽與伯伯住院以及之後的照護,對於年長者長期臥床,有了進一步的心得。伯伯因為十多年前中風,所以這些年以來都是在安養院中,以往還會在白天由照護人員幫忙搬下床,坐在輪椅上,最近這些日子因為左大腿有外傷,坐著擔心會對傷口有影響,所以一直躺在床上,但是持續躺在床上,對於需要濡動的腸胃而言,容易造成無法排便,導致腹部腫脹甚至於變硬,而發生發燒、感染等症狀。而媽媽在醫院中治療十二指腸潰瘍之後,因為禁水禁食,身體虛弱,回到家中完全躺在床上休養,用餐時才爬起來坐在床沿,無法上廁所,只能使用尿片,由於一直平躺,我的懷疑理論是膀胱如同一個塑膠水袋般,持續平躺就無法像正常人站起來去上廁所,無論是坐著站著上廁所,都可以因為地心引力,讓尿液順利排出,臥床時就會永遠有尿意,永遠排不乾淨之感。媽媽開始自行下床,走進廁所之後,原先每隔一、二小時得更換尿片已經可以一整天只換一次尿片,也是進展。
人類進化到使用雙腳站立,所有的器官也會因此配合適當的運作,有病痛或是老化了,就會有些功能漸漸喪失或退化,雖然臥床休養是恢復健康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躺太久會出問題,還是得想辦法下床,即便無法下床,還是得坐起來,讓地心引力幫忙回復一些生理功能。

橫空出世

汽車產業數十年來持續有進展,最近幾年才開始逐漸加入所謂的綠色能源思維,推出油電混合動力或是其他如氫動力的車輛,但是基本上還是延續傳統的設計概念。Tesla 電動車的出現,以全新的設計思維,有機會顛覆傳統的汽車產業,從它推出迄今接不完的訂單,似可看出端倪,可以採用如大螢幕中控台的新科技,更方便整合各種新科技而沒有傳統汽車的包袱。還有醫療等級的空氣過濾自動駕駛等嚇人一跳的功能,可謂橫空出世的引用整合了新科技。
另一個交通工具 Gogoro,也是顛覆了傳統機車設計,與 Tesla 相同的使用電力作為主要動力,也同樣整合了許多新科技,例如可以改變儀表面板顏色、還有車輛音效、可以使用智慧手機當成鑰匙或當成遙控器,還可以幫忙記住停車位置。許多功能以現今的科技水準而言,不算尖端科技,例如記住停車位置,也不過就是 Google Map 的擴充應用,但是整合成智慧手機中的 App,整體價值就可以顯現出來了。
新科技的推出,可以很耀眼,真正的價值在於可以整合進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我們有驚艶之感,甚至於感嘆這樣的應用早出現有多好!一次大躍進,橫空出世,才是進步的感覺。

參考網站:
TESLA
Gogoro

學到新知:購物的科學

訂閱幾本電子雜誌,其中一本是深入簡出的介紹各種科學知識的How It Works,這一期有一篇報導介紹了購物的科學,頗有意思,除了常見的促銷活動以外,原來吸引客人購物也有許多學問。超級市場或是大賣埸中遍佈的監視鏡頭,除了防盜功能之外,還可以用於觀察客人的購物模式,是毫不猶豫的購買或是思考很久才下手?這樣收集到的資訊,可以作為賣場物品陳列的參考。貨品的陳列擺放也是學問,牛奶或是麵包食品往賣場的最裡面位置放,讓客人必須經過其他各式各樣的誘惑,在走出賣場之前,想盡辦法讓客人花錢,而且要讓手推車增大容量,這樣一來,客人會誤以為自己買的不多而肆無忌憚的將商品往推車中堆滿⋯⋯而單價較高或是有品牌的商品,在貨架上的位置,是客人視線水平或是較低的位置,這算是懶得抬頭理論?連播放的音樂都得柔和,以便客人放緩腳步,慢慢愈花愈多,我還以為節奏較快的音樂會讓人用更快更衝動的慾望消費?

每天學到一些知識,下回現場觀察一下。

SOP的迷思

SOP是以往在工作環境中的圭臬,表示公司是一個有制度的組織,許多例行工作,訂出了SOP,就可以在新人進入組織時或是工作輪調時,有跡可循。自己也曾經致力於SOP的整理,除了工作内容的描述之外,也可以檢視工作內容是否有可以改進之處。唯一的缺點就是會花上許多時間,像是不務正業般的,在真正工作內容與訂立SOP之間掙扎。要是組織內有績效考慮,就會漸漸捨棄不容易有產生績效的建立標準作業程序,往往程序好不容易建立完成之後,又因時空環境的變化,標準作業程序又得修改,陷入難以完成的無間循環之中。有時甚至於會被高層質疑有時間訂SOP,沒時間完成工作內容?
在一篇網路文章上,還看到在SOP之中所訂的工作負責人會成為卸責的藉口,其實分工仔細,要是没有統籌負責人,貫穿整個專案,大概都是淪為各自為政,畢竟夠大的專案,訂立SOP的價值會較明顯,没有整體實際負責人,很容易顧此失彼,特別是大的專案負責人經常會由最高階主管掛名以示支持,但是高階主管並未真正參與專案,出問題時除了高階主管自身,還有誰膽敢怪罪高階主管?
在許多生產線上,訂立SOP可以讓生產流程順暢,特別是大量生產,然而現今的趨勢是:訂的愈細,愈有機會可以移轉給機器執行,所以大量且固定的生產線作業方式,訂立SOP還不如使用機械方式生產?當然成本的考量很重要,或許是隱性成本與顯性成本之爭。除了SOP之外,還有KPI指標也是個有趣的議題,所謂的 Key Performance Index,像是抓一串粽子般的重視 Key Performance,容易忽略了不是重點指標的例行性工作,而且通常自己訂立的KPI,好像會有些違背人性?花許多時間也就罷了,訂出來的指標是用來評估自己的表現?而且會直接影響到考績以及入袋的鈔票!訂的嚴謹對不起自己,寬鬆以對是佔組織的便宜?要不要訂一個完成SOP的KPI?或是訂出KPI的SOP?或許這些都是電腦化作業的一環,讓導入電腦化管理有跡可循,至少是資料來源更清楚,如同所有電腦化作業初期導入時的障礙般,取代人力時的抗拒,或是挑戰性的阻力很大,而更有意思的是,這樣的流程,在規模夠大的組織中才顯出價值,隨著網路化以及愈來愈多的小型組織出現,十人以下的組織中似乎不易看到SOP 與KPI的明顯價值?

參考資訊:
SOP訂得愈仔細,工作效率只會愈差(We talk論壇)